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意识研究简史

小蜜蜂 2018-05-09 15:34:11

意识研究简史
整理 廖红艳
《环球科学

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撰写《灵魂论及其他》,阐述了他对生与死、睡与醒,以及其他心脑问题的深入思考。另一位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则认为,“人类应该知道,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来自大脑,且只来自大脑。”希波克拉底可能是最早的一元论者。

中世纪

笛卡尔提出身心二元论,认为人由完全不同的两种实体组成,一个是心灵,另一个是身体。心灵是非物质实体,永生不灭,不占空间,具有意识;身体是物质实体,可以被摧毁,占据空间。心灵“寄居”在人的身体(或者说大脑)中,接受身体传来的信息,并向身体发送指令。

1879年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意识也从哲学进入到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890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描述了被他称为“思想”(thought)的五种特征:每个思想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思想总是在变化之中;在感觉上是连续的;似乎可以处理与自身无关的问题;思想可能集中到某些物体而舍弃其他物体。

19世纪末

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罗曼尼·卡哈尔(Romany Cajal)运用并改进了银染色法,对神经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创立了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并非连续一片,而是由一个个的神经元组成。卡哈尔的研究,为现代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础。

1897年

英国科学家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在卡哈尔创立的神经元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使用突触(synapse)这个术语,来描述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并认为神经元是通过这个部位进行信息沟通的。

1913年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John Watson)发起了一场行为主义运动,在美国盛行一时。他认为对于行为主义来说,意识与灵魂基本上是同一概念,从而把意识问题排挤出心理学。此后,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流,心理学家不再谈论意识问题,也很少有人尝试区分脑内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

1924年

德国医生汉斯·伯杰(Hans Berger)第一次记录了患者的脑电波,成为第一个描述正常和非正常大脑的不同波形、节律的科学家。

1969年

神经科学家杰里·莱特文(Jerry Lettvin)在麻省理工学院演讲时,阐述了后来被称为“祖母细胞”(grandmother cell)的理论。莱特文认为,我们日常的每一种意识体验、思维以及记忆,不管是对于某个亲戚朋友,还是其他任何人或者物,都只有大约18 000个神经元与之对应。

1987年

美国布兰迪大学的雷·杰肯道夫(Ray Jackendoff)提出中间层次理论(intermediate level theory),认为意识既不是来自未经加工的知觉单元,也不是来自高层的思想,而是来自于最低的周边(类似于感觉)和最高的中枢(类似于思想)之间的一种表达层次。

1990年

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美国科学家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发表《论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理论》,提出泛泛的哲学争论无助于解决意识问题,真正需要的是有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的实验方法。只有通过研究神经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积累以实验为基础的、明确的知识,并建立起真正科学的意识模型。

1994年

“走向意识科学”(Toward a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TSC)国际会议首次在美国图森市(Tucson)召开,标志着意识作为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成为哲学和科学的共同使命,也标志着意识研究的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1997年

国际性学术联合会“意识科学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ASSC)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国际会议,此后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1998年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意识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的目的是联合哲学家认知科学家、神经科学家、社会学家、医生、物理学家、艺术家和人类学家,共同研究人的意识问题。

1998年

荷兰神经科学家伯纳德·巴尔斯(Bernard Baars)提出了意识的全局工作空间模型。他认为意识存在于一个被称为全局工作空间的模型之中,除此之外还有无意识加工的处理器以及背景。这就好比一个剧院,剧院的舞台就像工作记忆,而注意的作用就像一只聚光灯,舞台上被聚光灯照亮的部分就是意识部分。

2003年

美国生物学家杰拉尔德·埃德尔曼(Gerald Edelman)提出动态核心假说(Dynamic Core Hypothesis),认为在任何一个给定时刻,人脑中只有一个神经元的子集直接对意识经验有所贡献,换言之,人在报告某一意识时,大脑中相当一部分神经活动和人所报告的意识没有对应关系。

2004年

美国科学家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提出“整合信息理论”,认为一个物理系统满足两个条件即可拥有意识:一是这个物理系统必须具有丰富的信息,二是在系统中信息必须要高度整合。托诺尼还与意大利科学家马塞洛·马西米尼(Marcello Massimini)合作,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和脑电图,开发出了一种检测意识的方法。

2013年

美国政府启动“大脑计划”(Brain Research 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 Neurotechnologies,BRAIN),旨在集结各方智慧,更好地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以及人脑出现故障时如何解决。同年,欧盟的人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入选了欧盟的未来旗舰技术项目,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人类大脑研究项目。

本文标题:意识研究简史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45934.html

本文阅读57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