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主体间视角中的移情

小淘淘 2017-06-13 14:38:10

弗洛伊德学派的治疗师恪守中立和克制的咨询原则,按照这个逻辑,患者应该不会受到治疗师的影响。也就是说,治疗师只是一个中性刺激,强烈的情感来源仅存在于患者的“孤立心灵”中。患者对治疗师产生的强烈的爱恨情感被认为是患者对当下现实的歪曲或者错误感知,而这些歪曲和错误感知与过去的经历有关。患者在治疗中发展出了移情性神经症,根据移情神经症的理论,患者将生命早期体验到的爱或恨的情感投射或者转嫁到治疗师身上。患者能够发展出移情性神经症是精神分析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换言之,过去的情感体验必须在当K的关系中得以重现,精神分析才有用武之地,而有效的心理治疗就是解决移情性神经症,确切地说是婴儿时期的神经症。根据Stolorow和Lachmann(1984/1985)的观点,如果移情是患者与重要他人的情感在治疗师身上的投射,那么患者对治疗关系的体验也是患者过去经验的产物,和治疗师无关(P.24)。主体间理论则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移情,或许对于主体间理论来说,移情这个概念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主体间视角中的移情

从主体间的角度看,移情并不是置换、退行和投射,而是患者如何将当下的治疗关系同化到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移情是患者企图组织经验并为经验创造意义的表现(Stolorow等,1987,pp.45-46)。移情并不是患者潜意识里想要重复过去的经验(参见弗洛伊德的强迫性重复),而是患者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组织原则解释当下的关系。因此,移情并不是独属于患者的心理历程,患者和治疗师共同参与了这个过程。简单的说,移情是患者试图通过以往形成的经验组织原则去理解当下的关系和体验。比如,一个患者觉得自己爱上了治疗师,按照传统精神分析观点,该患者对治疗师的爱其实是对生命早期一个重要客体的爱的移置,或者是过去在当下的不合理的歪曲,主体间理论则不这么认为。在治疗室中,患者会与情感协调的、无条件接纳的、中立的、想要倾听及帮助他的治疗师在一起若干小时,治疗师对患者情感状态的协调与匹配是患者所期望的和需要的。这种需要最早发生于患者生命早期与重要他人的关系中,只是当时没有得到满足罢了。

对主体间理论而言,移情是经验组织和意义创造的方式。主体间理论认为,所有的治疗关系都需要自体客体和发展空间的存在。治疗关系中的自体客体是指患者需要在治疗关系中感到自体客体需要的满足,而这些体验正是童年时期不曾被满足的。治疗中,自体客体需要的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心理发展和转化就有可能发生。正如Winnicott(1965)所说:“要控制并利用环境”,治疗关系中的自体客体为患者提供了情感协调的关系体验。一旦建立起来,自体客体就成了患者主观体验的背景。因此,主体间心理治疗的重点就是咨访间自体客体连接的建立;只有这样,患者的心理转化过程才会发生。

本文标题:主体间视角中的移情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42280.html

本文阅读67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