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关注)

小扎扎 2024-01-25 09:37:44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理事长赵星。受访者供图

如何杜绝“脆皮大学生”?怎么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孤独症儿童面临哪些困境,应该如何纾解?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时期,北京两会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尤受关注。市人大代表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冬妮提出,杜绝“脆皮大学生”,从学校家庭“放手”开始。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理事长赵星建议,为孤独症患者建立集政府保障机制、机构专业康复、家庭健康干预、社会多元化参与于一体的生命全守护体系。市人大代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雪梅带来了“关于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的建议”。

李冬妮

要让青少年在被关爱的同时也能让他们自己成长

李冬妮作为高校的一线教师,关注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她认为青年学子整体上具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不能忽视青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下,“脆皮大学生”也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教育不是一个淘汰和筛选的过程,它关乎每个家庭和每个孩子一生的命运,除了饱满的爱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和艺术。”李冬妮认为,当前青少年普遍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但正因如此,学校、家庭和社会才更要放手给青少年更大的成长空间,不要投入过多的关注,甚至异常的关注。“放手不代表放任不理,更不是漠然置之。可以保持注视,但不要随时随地准备着冲过去把他们搂在怀里或者替他们出手。”教育不是“看孩子”,“要让青少年在被关爱的同时,也能让他们自己成长,而‘关注’和‘放手’之间的微妙尺度就能够体现教育的智慧和艺术”。

“希望学校、家长和社会允许并鼓励青少年自己经历生活中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并没有被投射那么多的关注,但这恰恰也给了我们一个锻炼强大内心的机会和空间。”同时,李冬妮认为,要关注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辅导和疏导,“只有心理健康的家长和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张雪梅

心理服务行业规则有待进一步建立

政府指导建立公益性心理服务机构和援助热线;推进未成年人心理疾病预防筛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儿童心理专科医院建设……张雪梅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心理服务行业规则也有待进一步建立。

“此前我参与制定《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时就曾专门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做了基础调研和研究,北京市人大对未保条例修订调研中的这个问题也一直关注。”张雪梅介绍,在《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调研中,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见建议较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也多次走进学校,征求和听取教师以及未成年人的意见。2023年5月修订的《条例》结合调研,以问题为导向,规定了家庭、学校保护未成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与要求。

张雪梅举例说,例如《条例》总则中强调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不仅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更是突出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保护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保护中,规定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明确学校按照规定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等,为未成年学生提供日常心理辅导与咨询,协同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异常问题。同时规定学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合作的方式,为未成年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将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张雪梅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仅是家庭和学校加强保护,早期预防和筛查以及指导服务还远远不够,缺乏配套的心理健康干预和治疗机制,更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与治疗的专业资源。目前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也是专业性参差不齐,甚至乱象丛生。因此,她建议,首先,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关于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规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父母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关注与科学防治的意识;教育部门指导学校落实好各项制度,指导学校筛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卫健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增强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其次,建议北京市区政府指导建立公益性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和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培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张雪梅表示,北京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推进将未成年人心理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康复等纳入本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此外,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强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和综合医院等的未成年人精神(心理)科室的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赵星

为孤独症患者建立生命全守护体系

赵星结合自己对“孤独症”儿童做康复训练的经历,在如何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孤独症社会支持体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有语言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等表现,常让人觉得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来自遥远的星球,所以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赵星和这样的孩子打交道已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她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本职工作是为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

“当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上街,大概率会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街坊邻里也会指指点点,这样会把孩子连同照顾他的家人一同封闭到家庭里头。这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和了解较浅,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社会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关注度不够。”赵星告诉记者。

结合调研结果,赵星发现,北京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尽管处于快速发展中,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机构资金缺口明显,生存压力大。有很多教育机构在招收学生的时候都有年龄的限制,稍微大一点的患者根本无地可去。孤独症康复机构发展参差不齐,虽有部分孤独症康复机构纳入政府定点康复机构名录,但仍有很多孤独症康复机构缺乏政府统一引导和监管。

另外,在社会层面,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患有孤独症的学龄儿童难以进入普通学校。而特教学校和普通学校差异巨大,孤独症儿童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

“在2007、2008年左右,当时我们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后来追根溯源,发现干预工作不能只针对孤独症儿童自身,要了解其整个原生家庭,要考虑周边邻里关系,也和整个社会环境有关。”赵星说。

赵星建议,要在政府政策、医疗保障、教育干预等方面关照孤独症儿童,增加他们的社会关注度,为孤独症患者建立集政府保障机制、机构专业康复、家庭健康干预、社会多元化参与于一体的生命全守护体系。

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应该走出校园另设场景

1月9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要求,北京市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规模500人以上的学校,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办学的学校,应适当增加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确保每个校区至少有1名心理教师。

赵星在调研时发现,大中小学校里虽然配备心理咨询室,但是孩子不愿意去、使用率极低,因为学生们普遍对心理问题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想在朋友、老师面前“暴露”自己有心理问题。赵星表示,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可以做出些变动,应该走出校园、另设场景,考虑增强心理咨询的私密性。

此外,赵星认为,还要做多元化的心理服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借助艺术,比如音乐、戏剧、书法等。“我们也在工作实践中、在和孩子们接触时发现,艺术、传统文化是可以解决很多‘心病’的。”赵星说。(千龙网 刘洋 王景曦)

本文标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关注)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196702.html

本文阅读80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