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小学阶段的成绩重要吗?(小学成绩重要吗?)

小龙女 2023-12-23 19:20:09

文 | 唐 糖



先说结论。

小学成绩重要吗? 答:不重要,至少没有家长认为的那么重要,而且小学时期的成绩,还极具欺骗性。

先说说为啥小学成绩并不那么重要?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生也好,学习也罢,本质上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200米短跑。小学成绩好,意味着在跑步刚开始时遥遥领先,但这种遥遥领先的后劲能持续多久,不好说。另外一方面,小学阶段的跑道类似于毫无技术含量的短直道,还没遭遇后面的弯道、障碍道,所以,小学成绩好,并不能说明什么。

对于漫长的学习之路来说,弯道更值得注意。看过跑步比赛的人都知道,改变场上名次的超越,一般发生在弯道阶段。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在每一个弯道,都会有一部分人逐渐落后,一部分人完成超越。赛道的距离越长,变数越大,差距越明显。狭义的就“小学到高中”这个时间段来说,所谓的「弯道」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分别是三年级、初二和高二。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小学的成绩完全不重要。小学成绩最大的意义,并不是成绩本身,而是好的成绩会带来孩子对于学习的正面感受,他们更容易在学习上建立自信心,并且这种自信心还有可能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人格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成绩好的孩子,相对来说也更容易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有更深的探索欲。一旦建立了这种持续的正反馈,累积上时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复利效应——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兴趣,一路遥遥领先。

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也是一种相对理想化的状况,我们大多数的孩子还是普娃。相比遥遥领先,高开低走或者弯道超车更具探讨价值。



第三个问题,小学时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所谓欺骗性,并不是指成绩本身,而是指获得这个结果(好成绩)的路径,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如果家长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清醒的认知,就会出现自我欺骗,把好成绩当成天赋优势,高估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和任务,疯狂鸡娃,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在小学阶段,孩子能取得好成绩,来源于以下三种路径:

一,家长的主导性投入。

很多家长秉承着一定要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的信念,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就对孩子的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陪孩子写作业,敦促孩子复习/预习,为孩子制作任务卡、学习计划,帮孩子整理错题本........在家长持续的努力之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都还不错。

二,孩子自身对学习投入的精力。

孩子自己对学习很努力,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三,与孩子自身的智力发育较早有关。

有一些智力发育较早,或者父母启蒙较早的孩子,在应对小学阶段比较简单的知识时,会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这类的成绩也会显得比较优秀。

问题在于,以上几种获得好成绩的路径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当时间一长,就会显示出后劲乏力、副作用明显的问题。



首先,家长的主导性投入,会让孩子变“懒”。

家长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那么孩子则必然处于“被动”的位置。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缺少对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严重缺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主意志的提升,这种方式将越来越失去效力,甚至引发孩子的厌学、逆反心理。

在工作中我接触到不少这个类型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典型的特征是小时候比较听话,成绩也还不错。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越往后,他们应对学习和考试的能力越弱,成绩变差,他们的自信心也备受打击,再加上父母的焦虑和指责、施压,他们在初中就开始显露出对学习的厌烦,成绩显著下降,到了高中,更有的人会直接休学。

如果观察这类孩子的家庭,会发现他们大多有一个极其操心的家长,对他们的生活事无巨细的照顾,对孩子的学习、兴趣爱好,也是从小就抓的很严,为了让孩子提高成绩,他们想尽办法,看上去是十分尽责的家长,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第二种方式带来的好成绩,无异于在跑马拉松的开始就拼尽全力,那时间长了自然也不能持久。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在小学时,就表现出对学习的全副投入呢??

据我观察,这部分孩子多数存在着对自我要求极高的完美主义特征,且他们对父母多带有迎合讨好或者畏惧心理。简单说,学习好,是这类孩子唯一的价值,他们只有学习成绩好时,才会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称赞,他们的自我价值,基本只建立于学习成绩上,所以他们会显示出学习刻苦,听话努力的样子。

这样的现象同样很具有迷惑性,因为家长们大多喜欢“听话懂事”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学习上不用自己操心,会让很多家长自豪。所以,家长有必要区分现象背后的本质——不用操心,是因为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学习的自主性很强,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还是我说的这种把自身价值建构在成绩上,这两者有天壤之别。



第三种情况带来的遥遥领先,看上去更加不可靠。众所周知,孩子的身体、智力和心理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有早有晚,如果有的孩子因为早发育而获得了好成绩,那么这种好成绩其实是缺少扎实的基础的。当其他孩子的智力发展迎头赶上时,这种优势很快就将不复存在,而陷入到“我很聪明,我不能是不优秀的”认知陷阱中的孩子,会用“摆烂”来替代努力,以维护虚弱的自恋。

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孩子就属于此类,他们比较聪颖,在小学时有过辉煌历史,但这种辉煌在后续的学习生涯中无法复刻,反而成了他们自我设限的桎梏,给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孩子的成绩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如果孩子成绩好,家长反而要多留意一下,这个好成绩背后,是什么在支撑?而不要过分乐观,觉得万事大吉。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小学阶段成绩并没有那么重要,那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呢?

答案是,孩子对学习的感受,比成绩要重要一万倍。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刚上一年级,她为了孩子学习的事和孩子打的鸡飞狗跳,甚至一怒之下把孩子的作业本都烧了。我就劝她“千万别破坏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那可比做几道口算卡,会写几个拼音重要多了。”

能一直遥遥领先的孩子,就是对学习的感受很好的孩子,他们在学习中感觉到充实,有价值感,有探索的乐趣,从而进入到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中。而大多数家庭,却在无意间破坏着孩子对学习的感受。

我所遇到的在学习上产生障碍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被破坏了对学习的感受的。说到底,厌学,只不过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是亲子关系的破裂、孩子自信心的摧毁和安全感的缺失。

试想一下,孩子完不成作业,家长就长吁短叹,感叹孩子这辈子都完了,孩子能不压力山大吗?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理解速度慢了点,父母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那孩子能有安全感吗?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就疯狂鸡娃,每天给孩子留无数作业,孩子对学习能不恶心吗?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比如你不爱吃臭豆腐,一闻就恶心,那你还能参加吃臭豆腐大赛吗?就算路边有臭豆腐摊被你看到,你都要绕着走。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很差,那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就等于臭豆腐。

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这件事天然的热忱,在小学阶段就被磨灭了,那在初中、高中肯定会掉队,反倒是一些在小学阶段可能成绩一般,但获得的自由度较高的孩子,反而有可能积蓄能量,在探索中找到学习的路径,当他们对学习的自主意识一旦被激发出来,那么弯道超车也就并不稀奇了。

唐 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全网15w粉丝心理学博主

出版《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 心理科普|认知思维|方法论|行动派

话题 个人成长|家庭教育|两性关系

攻粽浩 唐糖咨询师札记

本文标题:小学阶段的成绩重要吗?(小学成绩重要吗?)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192565.html

本文阅读99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