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这种“心理扭力”是大多数人自杀的根源,希望你没有

小馒头 2023-11-10 11:01:00


最近,身边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我和其他朋友感到震惊之余,决定一起想办法帮帮她。

朋友今年30岁,正在一所985高校读博,这段时间,她的科研一直没什么进展,又因为临近毕业,所以她一直很害怕自己没办法写好论文,会延迟毕业。

因为这事,导师还说了她一通,虽然没说啥重话,但也让她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焦虑之中。

雪上加霜的是,刚被导师说完,母亲又打来了电话,句句离不开催婚。

“看看你身边的同学,哪个不是已经抱着孩子的,你这样可怎么办?”

“你都30岁了,到底还要读到什么时候?读到七老八十吗?”

“你看看你,都不出去认识多一点人,怎么找男朋友?”

朋友被母亲念得很难受,于是赌气和母亲吵了几句。

当天晚上,她一个人买醉到深夜。

她告诉我,感觉自己很失败,成家、立业一个都没做好。

“突然觉得活着很没意思,很没价值,也许消失了会更好。”

后来我了解到,之前一直很自信的朋友,之所以会突然有这种想法,可能是她陷入了“心理扭力”带来的巨大痛苦中。

一边是学业的重担,一边是家人的压迫,这两股压力在她内心一起交织、扭动,拧得她痛苦不堪,难以承受。

心理扭力,指个体在同一维度同时存在两种压力源或者两种相对立的社会体验而引发的心理失衡状态。

它是预测心理危机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许多人自杀的原因。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好好聊聊:令人崩溃的心理扭力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安慰和帮助到处在焦虑状态的朋友们。



“心理扭力”的概念,是纽约州立大学的自杀学专家,张杰教授提出的。

扭力,也称“不协调压力”。

它与简单的压力不同。压力是一个单变量,只要有一个压力源即可产生压力。而扭力的形成,至少包含了两种压力源或者两种相对立的社会体验。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一块橡皮擦,如果你用一只手去按压,可能很难将其压坏,但如果你用两只手往不同的方向拧,它很容易就断了。

人也是如此,当我们面对单一的压力,比如学业压力或者工作压力,也许还尚能承受,但当你因为单一压力产生了另外一股压力,比如开头我提到的那个朋友,同时面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家人的亏欠,那么此时心理的两种扭力就产生了。

张杰教授认为,“单方面的压力不管有多大,仍不足以导致崩溃、自杀。导致自杀的其实是内心的冲突。”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失眠,躺在床上,开始各种思考人生。

一开始,只是想起了生活中一些难过的遭遇,比如感情不顺,这时你会安慰自己,“算了就这样吧,活着就是什么事都能碰到,有些事情也是没有办法。”

但到了后来,你开始思考未来,想起事业的困境,觉得未来一片黑暗。

于是,你彻底崩溃了:我怎么这么失败,我活着到底是要干嘛啊......

当然,多数时候,这些崩溃,我们都能熬下去。一觉醒来该干嘛还是干嘛。

但一旦这两股力不停拉扯,达到了我们无法承受的临界值,人就可能会想不开。我们常说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英国心理学家罗伊·巴尔米斯特(Roy F. Baumeister)曾提出自我损耗理论(self-depletion),指的是个体在完成一系列需要自我控制行为的任务后,会降低自我控制的能力。

也就是说,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你的每一次控制自我的行为,都是对自身能量的一次损耗,而损耗能量会使得执行能力和意志力降低。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应当合理使用自己的“自控能力资源”,避免在进行过多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后,降低自我控制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经历压力、焦虑、迷茫这些负面情绪后,个体的能量都会被消耗,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暴躁、不满,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生活并不容易。

但我们都要尽力地找寻出路,寻找释放压力的方式。

要相信,我们一路坚持到了现在,困难很快就可以挺过去。



想要解决心理扭力这个大难题,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从根源出发:理解压力

先明白压力的来源,然后再对症下药,纠正和治愈压力。

在《解读自杀》一书中,张杰教授阐述了心理扭力产生的4个原因:

1、相互冲突的价值观

你发现没?

那些越容易在大事小事上一起纠结的人,越容易内耗。

其实,当我们想选择一样事物却迟迟无法做决定时,就是内心不同的价值观在互相冲撞。

价值观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事物的评价标准和行为准则,它涉及到个人信仰、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有时会无法辨别自己应该选择哪一种。

张杰教授指出,如果个人的价值观系统,存在着两种相互抵触的价值观,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两种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个人就会感受到压力

应该指出的是,当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存在,但没有被内化或被强行要求接受时,不协调的压力也不会产生。

当个人在生活中把两种相互抵触的价值观同等看待时,就会体验到严重的不协调压力。

2、愿望和现实的冲突

有句话很经典: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我觉得,这句话其实很心酸。

个体希望达到某些目标或者拥有某些物质、非物质性的东西,但由于各种原因(经济、技术、社会文化、家庭背景等),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这些愿望。

当一个人的期待、理想与现实不符合时,内心会出现心理紊乱和情绪消极的现象,也会产生极大的痛苦

在个人愿望或高目标期待与必须面对的现实之间有较大差距时,个人就会体验到“愿望压力”。

3、相对剥夺或相对贫困

简单来讲,就是“比较心理”所产生的落差感。

愿望扭力实际上是自己跟自己的过去相比之后的结果,与之不同的是,剥夺扭力是同一时段或同一范围内,自己跟他人相比之后的结果。

举个例子,一个处于贫困中的人,如果发现和自己背景相同或相似的人,却过着比自己更加优越的生活时,会体验到相对剥夺的压力;知觉到的“相对剥夺”越多,扭力就越大。

4、应对危机的能力和环境

人生的很多时刻,都不由自己掌控。

当我们面对考试失利、找不到工作这类人生危机时,大多数人其实很难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大多数人表现出的,是不知所措,以及随之体验到危机和缺乏应对手段所带来的压力。

由此,生活中的危机与适当的应对方法,形成了相互冲突的因素。

这么一总结,我发现,几乎人人都需要面对不同的心理扭力。

心理扭力已经成为了当代人的一大难题

毕竟如今,人的压力往往不是单一的,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多种压力,大家都在负重前行。

每个人面对的压力不同,而不同的压力源可能会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更大的压抑感,导致这个世界似乎越来越“丧”。



于现实而言,每个人都无法避免内心的冲突。

但这又怎样?

心理扭力是可怕,但也没那么糟。

比起被其吞噬和控制,我更希望你可以选择带着冲突,好好生活

为此,你可以试着:

1、磨练自我认知能力

遇到挑战时,我们常常会抱怨、自嘲,觉得无能为力……

但这些想法只会让我们感到更加焦虑和灰心。

所以,当面临不协调的压力时,我们需要审视、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式”。

首先找出消极的想法,看是否真的与现实相符,把那些不合理的、自己幻想出来的负面因素通通抛弃,你会发现自己轻松很多。

其次,多挖掘一些自我优点,并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这可以减少我们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有效地改善压力状态。

2、改变行为和思维习惯

针对不协调的压力,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答案是,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应对策略,化消极为积极。

行为,可以反映我们对环境的应对方式。

比如,遇到工作上的挑战,我们可能会因为抱怨而失去机会。但如果我们愿意转换思维并付诸行动,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工作需要,或许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此外,运动、社交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可以试着增加身体活动量,培养舒适、自在的人际关系,也能有效缓解压力状态。


3、适当放下,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我们总是很难自洽。

很多时候是因为过高的期望、对自己的不满等,感到自己一无所有、无法承受重压。

但我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不是的,我们只是太追求完美,以至于不肯放过自己。

可是,追求完美是人生至苦,只有适当地放下一些执念,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接纳部分人的不认可,接纳人生的不完美,重新去审视和欣赏自己的人生,才有可能找寻到真正的幸福。

4、活在当下,不纠结过去与未来

当我们过度在意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不利结果时,就容易加剧焦虑。

有时候,过度关注未来和过去,也是对精力和时间的一种浪费。

因此,我们要适当放下自己对过去的执着,不过度在意未来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减少焦虑。

我们只需要做好现在的事情,相信自己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享受当下的生活状态,这就够了。

尽管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尽管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起码,在开始的那一刻,已经能保证自己不会被打垮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苛责自己。

但我们却忘了,我们的人生路从零开始,一个人走到现在,已经尽了全部努力。

要相信,你是自己的英雄,不要彷徨,你一定可以带领自己走出困境。

如果实在没办法,也没关系,不必绝望,你还有我们。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佳霖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pexels

参考文献:

《解读自杀: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学前沿论丛)》 张杰


每个人都难免有承受“心理扭力”的时候,如果这种压力过度,很可能会导致极端情绪,甚至摧毁我们的意志。如果此刻你承担了过大的心理扭力,感觉难以解脱,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耐心倾听你的烦恼,给予你温暖而坚定的陪伴,从专业的角度为你分析成因,带你读懂压力,解开心结,走出困境。

为了向更多人普及心理咨询,鼓励更多人面对困惑时向外求助,壹心理还甄选了多位心理咨询师,推出半价心理咨询。

如果你想尝试咨询,又担心费用过高而无法承担,不妨先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适合你的咨询师。

点击下方海报,立即预约

本文标题:这种“心理扭力”是大多数人自杀的根源,希望你没有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185712.html

本文阅读89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