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

吉林省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助力敦化市健康中国建设(吉林省建设优质医疗资源)

小蜜蜂 2024-01-31 10:55:30


如今,地处东北地区中部的吉林省正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加压奋进。而健康吉林建设的深化,正不断夯实新时代吉林振兴的健康基础。近日,本报“行走健康中国”报道组来到吉林省,走进都市乡间,记录健康吉林建设的新景象。

省域统筹

扩容下沉优质医疗资源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沟谷交错,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为让百姓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2021年,白山市与长春中医药大学依托白山市中医院,共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白山医院。2023年,该院成功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吉林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中医院。从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来看,该院长期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领跑。开展共建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期向白山市中医院派驻专家团队,输出新技术、新项目;在白山市中医院启动临床科室“双主任”管理制,逐步推动实现该院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方位同质化发展。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占东介绍,从总量来看,吉林省的优质医疗资源较为丰富。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培养了众多优秀医学人才,国家卫生健康委44家委属委管医院中有4家位于吉林省。但是,吉林省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春市,省内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较为突出。特别是包括白山市在内的吉林省东部、南部山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影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目前,吉林省正通过4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以及重点专科建设等,着力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提高东部、南部区域疑难危重症和重点病种治疗水平,补齐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学科短板,推动省内各地居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的愿景加速实现。

发挥高水平医疗机构优势,开展多层次医联体建设,也是吉林省扩容优质医疗资源、缩小地区差异的一个抓手。“4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委管医院医疗实力雄厚,都是吉林人民非常信赖的头部医院。”高占东说,吉林省由政府主导,以“府院合作”等形式将上述高水平医疗机构纳入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医联体建设,引导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就医需求。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委管医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将“提升区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区域资源均衡布局和加速下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任务纳入医院“十四五”时期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体系。该院党委书记吕国悦介绍,该院通过“府院合作”建设形式,与敦化市政府、敦化市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长期派驻医务人员,强化学科技术支持,依托吉林省统一的远程会诊平台加大远程会诊和指导力度,带动敦化市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此外,该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吉林省40多个县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120余家医院开展技术合作交流。

就全省而言,据统计,仅2023年,吉林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就通过多层次医联体形式,累计向县级医院派出医务人员495人次,诊疗患者1.6万余人次,开展巡回诊疗140次,帮助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医院开展新技术23项。

同时,吉林省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遴选呼吸内科等30个临床科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临床科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指导市州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主干有高峰、区域有高原、市州有高地的专科建设新体系。”高占东说。


吉林市中医院,患者进行传统康复治疗。段梦兰摄

夯实基层

提升“家门口”就医便利度

居民得了大病重病要去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常见的小病慢病则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近年来,吉林省一方面创新村医队伍培养管理方式,一方面推进区域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努力夯实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基础。目前,该省9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德化村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松江镇的一个小山村。15年前,潘月亮中专毕业后来到德化村担任村医。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当地村民尊重。与村民们感情越深,他就越感到责任重,提升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愿望也越迫切。

2021年,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吉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入开展“大学生村医”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年度省政府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提出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定向培养一批源于本乡本土的大学生乡村医生。

“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给像潘月亮一样的村医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这一项目主要通过高职扩招专项,依托省内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面向中专及以下学历村医开展学历提升教育

潘月亮说,该项目免除了村医的报名费、考试费和学费,兼顾“工学矛盾”,采取“线上﹢线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在村医线下学习期间,省里会采取上级下派医生、邻村村医代管等模式,保证满足村民就医需求。

基于这一项目,目前,吉林省共有4700余名村医正在读大学。经过3年的学习,村医们经考核合格后将取得大专学历,在参加国家医学资格考试时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为保障村医待遇,进一步推进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落实落细,2021年,吉林省提出,探索推行村医计分制管理模式,推动实现村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绩优酬。吉林省卫生健康委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要求,印发《吉林省推进村医计分制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当前,吉林省各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村医计分制精细化管理,保障考核结果量化精准、公开透明,有效保障了村医待遇,激发了村医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推进区域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也是吉林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抓手。高占东介绍,目前以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主要形式的网格化医疗联合体覆盖吉林全省,共有网格化城市医疗集团22个、县域医共体58个。2022年,吉林省在17个县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总结试点经验后,2023年,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向全省。

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方面,当前吉林省正在长春市、吉林市和四平市开展试点,构建由市、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体系。

吉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罗兵介绍,目前该市根据城区行政规划、人口分布、医疗资源布局等因素,分别以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市化工医院、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为牵头医院,在城区组建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吉林市船营区青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市中心医院专家在查房、带教。通讯员吕尤摄

走进吉林市船营区青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还挂着“吉林市中心医院船营分院”的牌子。该中心主任刘学书介绍,该中心是吉林市中心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吉林市中心医院每周都会派专家来会诊查房、带教指导,带动该中心的整体诊疗能力得到提升,让附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

目前,青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肌骨康复科、影像科等30多个临床科室,可提供胃肠镜、CT检查等多项服务。作为区域内诊疗能力较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不仅满足附近群众就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还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辐射带动周边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

多向发力

优化重点人群服务供给

记者在吉林省采访时,适逢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长春市儿童医院的患儿比平时多一些。该院是吉林省唯一的公立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也是吉林省的儿童医疗中心。


长春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病房,患儿家属与患儿在聊天。段梦兰摄

采访当天,记者在该院耳鼻喉科遇到正在陪女儿就医的王女士。王女士的女儿今年14岁,因病毒感染持续多日咳嗽、喉痛、发热,不得不住院治疗。“我之前连续几天都非常紧张焦虑,但后来心情就放松了。医院副院长张薇在大查房时来看望过我女儿,我在医院的展板上看过她的介绍,是从北京儿童医院来的大专家。”王女士说,这让她很有安全感。

长春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张瑞忠介绍,近年来,财政资金逐步加大对医院的支持力度。尤其是2023年,该院申请到医院高质量发展项目资金8933万元,启动了耳鼻喉科、检验科、儿外科、儿保科专科建设以及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等5个重点项目,购买医疗设备200余台件。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院将骨干人才送到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浙江省儿童医院充电,持续带动团队能力提升。

2023年,长春市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签约,开启跨省联姻。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专家张薇教授长驻长春市儿童医院,其他技术骨干定期来该院开展专家出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示范手术等工作。仅开展合作的前半年,长春市儿童医院受援科室的门诊量同期相比增加了15%,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

除线下合作外,长春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每周四都会参加北京儿童医院的线上查房。“通过线上查房,我们了解了很多过去从没见过的疑难杂症,这样一来,我们在本院遇到这样的患者时就能尽早识别,避免漏诊。”长春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莉萍举例说,中耳胆脂瘤发病隐匿,在孩子没有出现特殊症状、听力没有下降的情况下很难发现。但是一旦出现听力下降再治疗,就为时过晚了。过去半年时间,科室及时发现4例中耳胆脂瘤病例,并成功进行了治疗。

目前,在长春市儿童医院接收的患者中,8%~9%的人来自外地,且多为疑难杂症患者。“作为省内儿童医疗综合学科的龙头,我们的服务不限于长春市,要努力延伸到全省。”张瑞忠介绍,该院牵头成立长春市儿科技术联盟,推动联盟医院儿科专业共同发展;与60余家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覆盖范围从长春市扩展到其他地市。此外,该院组建医疗专家团队,深入白城、松原、白山、通化、延边、辽源等地开展义诊以及教学查房、讲座培训等技术指导工作,将优质服务送到更多群众身边。

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不可或缺。在长春市,很多人的生命之旅是从“五马路产院”启程的。“五马路产院”是长春市妇产医院的别称,该院是吉林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亦是国家级爱婴医院。

长春市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关玉晶介绍,该院每年约接生2万名新生儿,该院生殖医学中心试管婴儿成功率超过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院与国际顶尖生殖机构合作,为许多高龄不孕和卵巢低反应患者解决了生育难题。

2023年,长春市妇产医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为输出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为依托医院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目前,浙大妇院正在与长春市妇产医院紧密互动,推动长春市妇产医院与浙大妇院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发展,共建区域妇产科临床诊疗标杆和医学研究高地。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推进,我们将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广大妇婴提供更高质量的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精准诊疗服务。”关玉晶说。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康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在吉林市中医院康复治疗区,记者看到,一些疾病后遗症患者和手术后患者正在进行康复训练。有的人借助康复设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训练,还有一些人在接受针刺、拔罐、蜡疗等中医康复治疗。该院党委书记徐守成介绍,近年来,该院不断深挖服务潜力和中医特色诊疗内涵,倡导中医传统疗法应用,提升诊疗活动中的中医药占比,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2023年5月,该院被评定为三级医院。

此外,吉林省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和老年医学服务。高占东介绍,目前吉林省共有医养结合机构180个,床位总数达到53655张。长春市等5个地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全省安宁疗护服务机构达104家,床位达1114张。72.33%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了老年医学科,100%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

文:健康报记者 高艳坤 闫丽新 韩璐 段梦兰 特约记者 杨萍

编 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杨利春

本文标题:吉林省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助力敦化市健康中国建设(吉林省建设优质医疗资源)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jiankang/197383.html

本文阅读80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