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小糊涂 2023-12-04 10:25:00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于艾滋病

还有这些您应该要了解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亦称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CD4+ T 淋巴细胞,使人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继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HIV分两型,即 HIV1型及HIV2型。目前没有预防疫苗及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

二、感染了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1.初期感染症状:

·发热、出汗、乏力、不适、肌痛、厌食、恶心、腹泻、咽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

· 可能有头痛、畏光及虚性脑膜炎。

· 可能有躯干出现斑丘疹、玫瑰疹或荨麻疹

2.初期症状持续期:

· 可能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炎及急性多发神经炎。

· 体检可发现颈、枕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皮疹及肝、脾肿大,口腔及食道溃疡等。

· 持续3-12天后症状可能自行消失。

3.无症状期:

· 进入无症状期,此期无明显症状。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全身淋巴结肿大。

· 无症状期具传染性,可持续2-15年或更久。

4.疾病发展期:

· 出现持续性发热、疲劳、盗汗、腹泻、咳嗽、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 皮肤粘膜可能出现感染,如带状疱疹

· 可并发肺结核、肺炎、恶性肿瘤等。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性行为传播:

· 同性、异性和双性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 性伴侣数量增加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2.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 输入被污染的全血、血制品、血细胞成分、血浆及凝血因子均可传播HIV。

· 静脉注射毒品也是一种重要传播方式,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毒品密切相关。

· 通过使用被污染的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美容器械及生活用具如剃刀等也可传播。

3.母婴传播:

·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母亲,通过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婴儿

四、哪些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

1.人际接触:握手、拥抱以及礼节性接吻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而不通过日常的社交接触。

2.共用生活用具:一起吃饭及共用碗筷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食物、餐具或者共用生活用品的方式传播。

3.使用公共设施:使用公共设施,如公用马桶、游泳池、公共汽车,也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环境表面传播。

4.昆虫叮咬:蚊虫叮咬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或性行为传播,而不通过昆虫叮咬。

五、怎么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1、安全性行为:

· 洁身自爱,保持性伴侣的相对固定和相互忠诚,远离卖淫和嫖娼。

·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 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强调尊重和责任。

2、注意血液安全:

· 不使用未经过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 远离毒品,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针头。使用一次性针头或经过严格消毒的针头,避免传播艾滋病病毒。

· 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刀等可能刺破皮肤的物品,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避免母婴传播:  

做好孕前、孕期、产时、产后4个阶段的阻断,艾滋病病人也可以生下健康宝宝。请全程咨询专科医生。

六、如果不幸接触了艾滋病病毒该怎么办(暴露后预防)

1.尽早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 在疑似接触HIV后,应尽早开始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最好在24小时内开始,最迟不超过72小时。

2.使用至少两种反转录酶抑制剂:

· 采用常规剂量,连续使用28天。

3.定期检测HIV抗体

· 在暴露后的第4、8、12周和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以确保及时监测感染状态。

4.监测和处理药物毒性:

· 定期监测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以确保治疗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5.观察症状:

· 定期观察和记录可能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七、暴露前预防

为了预防HIV感染,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个体可以采取特定的抗病毒药物。

首选方案(每日口服):

· 每日一次,口服替诺福韦合并恩曲他滨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

· 最好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服用,漏服时应立即补服。

· 如果忘记是否已经服药,可以再次服用一片。

按需服药方案(2-1-1方案,适用于男性性行为人群):

· 在发生易感染HIV行为前2-24小时,服用两片。

· 首次服药后的24小时和48小时各服用一片。

· 如果在最后一次性活动一周之后重新开始性活动,需重新开始按需服药(乙肝患者不能改用按需服药方案)。

注意事项:

· 服用药物后,应接受卫生宣教及定期随访。

· 不要擅自停药,坚持按医嘱进行用药。

感染科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是贵州省构筑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环节,80余载,几代感染科人踔厉奋发,薪火相传,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领军人物,在全省一个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担纲挑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实施健康贵州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贵州父老乡亲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上世纪40年代初,在我院创始人之一、留美学者、著名传染病学家王季武教授带领下设立传染病组,1961年在留苏学者周光远教授带领下成立感染科。多年来,依靠几代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现有医、教、研人员98人,其中医师38人,护士53人,技师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青年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高访学者3人,高级职称26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国家级医学会专委会常委2人,委员4人,青年委员3人;省医学会主任委员1人,常务理事2人,副主任委员5人,委员9人。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先进个人1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  

感染科是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研究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国家肝胆肿瘤MDT大数据平台建设核心单位,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基地,NMPA批准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成员单位,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

2003年以来,作为贵州省传染病防控组长单位,感染科有丰富的重大传染病防控经验。非典爆发流行、晴隆矿难事故、人禽流感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感染科都依靠科学部署,精准施策,获得一场场“外援和本土保卫战疫”的胜利。曾荣获贵州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集体二等功,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感染科共有99张开放床位、1174m2门诊和400m2的专科实验室,其中肠道及发热门诊按CDC统一安排24小时应诊。配备重症监护病房6张,有呼吸机、肝癌射频、微波消融超声介入治疗仪、低频超声透药仪、红外肝病治疗仪、b超室、Fibroscan检测、肝穿病理学活检及流感快速检测等,建立了MDT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度,开通了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年门诊量约6万人次,年住院量3000余人次,年均肝穿病理学活检300-500例次。长期从事不明原因发热/腹泻、细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新发、再发传染病等的临床诊治工作。收治病种齐全,病人来源广泛,医疗服务立足于贵州,辐射全国乃至国际。

拥有省内设备较完善的专科实验室,能紧跟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前沿,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很好地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现肝炎实验室占地面积约400M2,内设有临床免疫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2个亚专业,获得“贵州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BSL-2)备案凭证”,拥有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全自动酶标仪、低温冷冻超速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等先进仪器设备。临床开展的检测项目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乙、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定量检测等项目。每年参加全国、贵州省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均获得好成绩,实验室年标本量70.92万项次。

长期以来,感染病学教研室主要承担临床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卫生学院、护理系、检验系等专业1000多人300多学时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多层次医学人才。共培养博士10人,硕士200余人,就业率100%,部分博士、硕士是所在单位学科带头人及单位领导。年均接收进修人员5人次/年,年均培养传染病学研究生43人,主持教学改革项目6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主编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第一至三版《传染病学(案例版)》教材和第一版《传染病学》英文教材,参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九版《传染病学》,著有《肝纤维化的基础及其临床》等中英文专著15部。

感染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为2016年度81名,2017年度61名。2014、2015年度连续2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名第5。2016、2017、2018、2019年度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西南区医院专科声誉获提名中排第一。在西南地区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了指导作用,是我国西部地区权威性的感染性疾病疑难重症诊疗、会诊中心。近3年,共承担传染病学专业领域相关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个。参加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及肝病专业相关疾病防治指南/专家共识制定6个。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省级以上及重大项目18项。在专业领域累积获得以下科研成果: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专业领域累积获得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28篇,Medline收录33篇。著有中英文学术专著及教科书15部,2002年、2008年分别在国内外出版肝纤维化英文专著,其中2002年在美国出版的肝纤维化专著,被哈佛大学及NIH图书馆收藏,并被哈佛大学医学院肝病专家评价为“从事肝纤维化研究的教科书”。其研究成果将我国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推向了世界前沿。

来源:感染科

本文标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jiankang/189314.html

本文阅读126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