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减肥

引爆减重市场之后,“减肥神药”能否长红?

小扎扎 2023-11-10 10:37:21


近几个月来,减肥药市场的异常火爆,几乎让人感到疯狂。

11月2日,“减肥药双雄”礼来和诺和诺德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财报。礼来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95亿美元,同比涨超37%,在“减肥神药”替尔泊肽的推动下,营收超出预期。诺和诺德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663.98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617.2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47%。从产品来看,诺和诺德明星产品Wegovy销售额大超预期。

为诺和诺德和礼来带来主要营收的这几款药物,都属于GLP-1类药物,GLP-1最初主要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用药,后来被证明用在减肥方面也同样效果显著。过去几年,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症陆续在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马斯克和卡戴珊等明星也在大力推荐,让这些药物风靡全球减肥市场。

受减肥药市场火爆影响,A股减肥药概念暴涨。今年8月10日以来,减肥药板块已经迎来多轮上涨,指数上涨幅度超10%,最高点超过1250点。

国内包括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甘李药业、三生制药、联邦制药、派格生物、常山药业等多家企业均在布局GLP-1赛道。根据机构发布的研报,截至今年8月,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中国企业共有43个,占比约40%。目前已有两款国产GLP-1减肥药获批上市,分别是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和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两款药品均于今年7月份获批上市。

此前,博瑞医药、百花医药、康惠制药因蹭减肥药热点被证监部门出具警示函,业内分析警示函可能与稳定市场交易秩序、降低市场跟风炒作热度有关。目前,A股药企围绕“减肥神药”GLP-1的研发大战已拉开帷幕,在GLP-1引爆减肥市场的泼天富贵背后,到底是鲜花着锦还是烈火烹油,GLP-1能否持续火爆实现长红。

适应症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

GLP-1作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能够有效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同时有助于患者减轻体重,患者受益具有明显临床优越性。

亿欧智库在去年6月发布了《2022年药品市场生命周期研究之GLP-1RA篇》,报告指出,GLP-1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降压、改善血脂等方面亦有较大研究价值。预计GLP-1激动剂类药物的年销售额到2030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

GLP-1类药物如此火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针对慢病适应症的拓展。今年8月18日,诺和诺德公布了SELECT心血管结果试验的主要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接受2.4mg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显着降低20%。根据诺和诺德官网信息,在此之前尚未有已获批的体重管理药物被证明可以有效控制体重同时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SELECT的结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年10月10日,诺和诺德宣布,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肾衰竭和慢性肾病的三期临床试验提前近一年停止,其原因是中期分析显示该试验取得成功,这是GLP类药物首次发现了肾脏受益。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GLP-1的适应症将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远期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副作用对市场前景的影响有限?

尽管GLP-1类药物目前十分火热,但全球范围内已有头部企业开始停止相关项目的研发。6月26日,辉瑞宣布因安全隐患终止旗下GLP-1R小分子激动剂项目Lotiglipron(PF-07081532)的后续研发。同一时期,阿斯利康也宣布终止口服GLP-1药物AZD0186的开发,原因系1期研究的新数据不符合“更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的预期。

作为处方药,GLP-1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10月5日,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for Weight Los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使用GLP-1激动剂减肥,会增加胰腺炎、胃轻瘫和肠梗阻的风险,与非GLP-1激动剂减肥药相比,胰腺炎风险增加9.1倍,肠梗阻风险增加4.22倍,胃轻瘫风险增加3.67倍。

此前7月,欧盟药品监管局(EMA)曾表示,在调查诺和诺德旗下两款GLP-1类药物,原因是冰岛监管部门报告了三例患者使用这些药物后出现自杀念头的案例。EMA还曾提示该药可能存在导致甲状腺癌的风险。也有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麻醉师提到,越来越多服用GLP-1类减肥药的患者在被麻醉时将胃中残留的食物和液体吸入肺部,即使遵守了提前六到八小时的禁食标准。

公众对GLP-1类药物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内一些使用过相关产品的网友反馈有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腹胀、呕吐、腹泻等。有临床数据显示,约有10%的人群因无法耐受选择停药。

曾使用GLP-1类药物减重的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虽然没有一种药是没有副作用的,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肥胖相关的健康隐患超过了GLP-1受体激动剂的风险。”

对于GLP-1类药物的副作用能否影响市场前景,业内分析称其影响尚不明显,减肥市场消费者大多对于药物副作用不敏感,不会理性的对待副作用的风险。且目前研究的药物毒副作用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尚未发现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方面的副作用,作为处方药,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

减肥行业迎来颠覆?

GLP-1类药物的未来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尚难以精确衡量。但减肥药市场规模是巨大的,研究预测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合并患病人数将达8.1亿人,65%以上人群可能面临肥胖困扰。

营养学家指出,减肥神药风靡全球,让人们对体型健康愈发重视,尽管这些药物有一长串副作用。但即使通过药物减轻整个人群的体重,却依旧无法消除不良饮食的风险。

诺和诺德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近日,诺和诺德联合国内外血糖监测设备品牌硅基仿生、三诺生物、糖护科技以及莱弗仕康,开发了糖尿病自我管理解决方案诺和关怀移动应用软件,供使用诺和诺德产品的患者使用。

因为对于多数肥胖人士来说,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复胖也是肥胖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多靶点药物的开发将提供更大的治疗潜力,多靶点治疗可以涉及能量平衡调节、食欲控制和代谢过程等多种途径,从而更有利于体重的长期管理。礼来明星药品替尔泊肽是全球收款上市的GLP-1R/GIPR双重激动剂,上市不到9个月就收获了4.83亿的销售额,展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据统计,全球有超30家药企的多靶点药物研发进入临床阶段。

除了GLP-1类药物,目前减肥市场上也有被认为是补充甚至超越GLP-1减肥药物的技术正在研发或已经上市。

例如此次进博会上波士顿科学展示的Orbera胃内球囊,其临床数据显示,使用Orbera胃内球囊技术,6个月内总体重减轻百分比达到了12.5%;与严格控制病人饮食和运动的对照组相比,6个月内的减重效果为3.1倍。

生物治疗公司Gelesis推出的PLENITY胶囊(吸水凝胶颗粒),是以胶囊的形式在餐前和水服用,胶囊可释放成千上万的颗粒,在胃中迅速吸收水分,形成具有植物性食品(例如蔬菜)的弹性和牢固性且不含热量的凝胶单元,有助于产生饱腹感,从而帮助体重减轻。

糖吉医疗研发的胃转流支架系统,其作用原理就是隔离了食糜和肠壁的接触,减少了糖和脂肪的吸收,临床试验结果显示,3个月的置入治疗后,所有完成的患者都表现出健康的体重减轻,相对于基线的体重变化为-8.0±3.6 kg。

总之,随着全球肥胖问题愈发严重,减肥需求不断增长,可以看出,更安全、更有效、更易用的是未来减肥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揭示了未来的投资机会。

GLP-1类药物为减肥市场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其蝴蝶效应甚至已经发展到医疗器械、食品和饮料业、消费,甚至是奢侈品等多个行业。目前这些药物尚处于早期阶段,未来是否能够持续火爆势头,相信这个话题将会在医疗健康、消费市场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内引发持续的关注和讨论。

活动预告: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优化,商业保险和互联网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加入也为医保支付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以“多元创新支付赋能健康产业”为主题的线上沙龙将于11月10日下午15:00进行直播,并邀请到健康险企业、DRG解决方案提供商、保险平台服务商等相关方进行分享讨论,欢迎关注。

本文标题:引爆减重市场之后,“减肥神药”能否长红?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jianfei/185326.html

本文阅读90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